2023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重庆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24年1月19日)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市场需求持续改善,人民福祉持续增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5.7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74.68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99.1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371.97亿元,增长5.9%。
一、农业生产保持平稳,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
全年全市粮食产量1095.9万吨,比上年增长2.1%。蔬菜生产稳中有进,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243.5万亩,增长2.1%;产量2362万吨,增长3.9%。特经作物较快增长,油菜籽产量60.7万吨,增长10.9%;园林水果产量585万吨,增长10.4%。
全年全市生猪出栏1974.9万头,比上年增长3.7%;牛出栏62.4万头,增长4.7%;羊出栏450.6万只,下降0.2%;家禽出栏25018.6万只,增长3.2%;禽蛋产量53.1万吨,增长5.1%。
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6%,制造业增长6.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从主要支柱产业看,材料和汽摩产业引领全市工业增长,分别增长10.3%和9.9%;能源、消费品、装备和电子产业分别增长9.7%、6.4%、4.8%和0.8%,医药产业下降9.1%。
工业新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增长5.6倍,智能手表增长44.6%,新能源汽车增长30.3%,服务机器人增长59.1%,工业机器人增长25.7%,光伏电池增长 27.6%,液晶显示屏增长13.6%,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
三、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互联网和服务消费行业发展较快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78.78亿元,同比增长9.2%。有四个行业门类增速超过10%,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7.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6.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5.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0.8%。
1-11月,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6.83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规上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增长3.1倍,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分别增长44.2%、31.1%。1-11月,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电影放映,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4.1%、46.5%、20.1%,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游览景区管理分别增长1.5倍、44%。
四、消费市场延续复苏态势,新型消费快速发展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9万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79.12亿元,增长13.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28万亿元,增长6.7%;餐饮收入2310.66亿元,增长20.6%。
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4.1%,高于全市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16.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7.7%,占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的比重为31.2%,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平稳,新动能投资持续增强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3%。从三大领域看,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13.3%和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6%。
全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2.7%。分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3%,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2.9%、28.4%、49.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1%,其中检验检测、专业技术、研发设计服务投资分别增长62.7%、111.9%、66.1%。
六、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5%。从结构上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医疗保健、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2.4%、1.3%、1.0%、0.2%、0.2%;食品烟酒、交通和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1.4%、1.2%、0.2%。
全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2%,购进价格下降3%。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9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3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由上年的2.36:1下降为2.28:1。
全年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4%。
八、常住人口总量有所减少,城镇化率稳步提高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91.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91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7.8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5.58‰;死亡人口28.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2‰。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2287.4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903.9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71.67%。
总体来看,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加快回升,多领域积极因素累积增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多,有效需求仍显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提速,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是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全市上下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
附注:
1. 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 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指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取得订单,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付款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在网下进行。公共网络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4. 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更多重庆二手房、重庆租房、重庆新房,请登录象盒找房重庆站查看。